鍛造廠是如何加工鍛件的?
鍛造廠制訂變形工藝的內容包括:確定鍛件成形必需的幕本工序、輔助工序和修整工序,決定工序順序,設計工序尺寸等。制訂變形工藝是編制自由鍛工藝規程最重要的部分。由于考慮的因素較多,如鍛件技術要求、工人操作經驗、生產管理水平、車間設備條件、工具輔具情況、坯料供應狀態、生產批量大小等,所以,也是難度較大的部分。各類鍛件變形工序的選擇,可根據鍛件的形狀、尺寸和技術要求,結合各鍛造工序的變形特點,參考有關典型工藝具體確定。
工序尺寸設計和工序選擇是同時進行的,在確定工序尺寸時應注意工序尺寸必須符合各工序的規則,例如鐓粗時坯料高徑比應小于2.5~3。必須估計到各工序變形時坯料尺寸的變化,例如沖孔時坯料高度有所減小,擴孔時坯料高度要有增加等。
應保證鍛件各個部分有適當的體積,如拔長采用壓痕或壓肩進行分段時。在鍛造最后進行精整時要有一定的修整留量,例如在壓痕、壓肩、錯移、沖孔等工序坯料產生拉縮現象,因此在中間工序應留有適當的修整留量。多火鍛造大型鍛件時,應注意中間各火次加熱的可能性。對長度方向尺寸要求準確的長軸鍛件,在沒計工序尺寸時,要考慮到修整時長度尺寸會略有伸長。
鍛比是鍛件在鍛造成形時變形程度的一種表示方法,鍛比大小反映了鍛造對鍛件組織和機械性能的影響。一般規律是,鍛造過程隨著鍛比增大,由于內部孔隙焊合、鑄態樹枝晶被打碎、鍛件的縱向和橫向機械性能均得到明顯提高。當鍛比超過一定數值后,由于形成纖維組織,橫向機械性能(塑性、韌性)急劇下降,導致鍛件出現各向異性。可見,鍛比是衡量鍛件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。鍛比過小,鍛件就達不到性能要求;鍛比過大,不但增加了鍛造工作量,并且還會引起各向異性。因此,在制訂鍛造工藝規程時,應合埋的選取鍛比大小。
用鋼材鍛制的鍛件(萊氏體鋼鍛件除外),由于鋼材經過了大變形的鍛或軋,其組織與性能均已得到改善,一般不需考慮鍛比;用鋼錠(包括有色金屬鑄錠)鍛制的大型鍛件,就必需考慮鍛比。零件技術條件提出了鍛比要求,即以技術條件要求選取鍛件鍛比;如零件的技術條件沒有規定鍛比,則應根據材料化學成分、零件受力情況、以及所用鋼讓大小等因素,綜合權衡利弊擇優選取。
鍛造鍛件前的準備包括原材料選擇、算料、下料、加熱、計算變形力、選擇設備、設計模具。鍛造前還需選擇好潤滑方法及潤滑劑。鍛造用材料涉及面很寬,既有多種牌號的鋼及高溫合金,又有鋁、鎂、鈦、銅等有色金屬;既有經過一次加工成不同尺寸的棒材和型材,又有多種規格的錠料;除了大量采用適合我國資源的國產材料外,又有來自國外的材料。所鍛材料大多數是已列入國家標準的,也有不少是研制、試用及推廣的新材料。眾所周知,產品的質量往往與原材料的質量密切相關,因此對鍛造工作者來說,必需具有必備的材料知識,要善于根據工藝要求選擇最合適的材料。
算料與下料是提高材料利用率,實現毛坯精化的重要環節之一。過多材料不僅造成浪費,而且加劇模膛磨損和能量消耗。下料若不稍留余量,將增加工藝調整的難度,增加廢品率。此外,下料端面質量對工藝和鍛件質量也有影響。
加熱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鍛造變形力和提高金屬塑性。但加熱也帶來一系列問題,如氧化、脫碳、過熱及過燒等。準確控制始鍛及終鍛溫度,對產品組織與性能有極大影響。火焰爐加熱具有費用低,適用性強的優點,但加熱時間長,容易產生氧化和脫碳,勞動條件也需不斷改善。電感應加熱具有加熱迅速,氧化少的優點,但對產品形狀尺寸及材質變化的適應性差。
鍛造成形是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,因此,正確計算變形力,是選擇設備、進行模具校核的依據。對變形體內部進行應力應變分析,也是優化工藝過程和控制鍛件組織性能所不可缺少的。
變形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四種。主應力法雖不十分嚴密,但比較簡單直觀,可以計算出總壓力及工件與工具接觸面上的應力分布。滑移線法對于平面應變問題是嚴格的,對于高件局部變形求解應力分布比較直觀,但適用范圍較窄。
減少摩擦,不僅可以節約能源,還可以提高模具壽命。由于變形比較均勻,有助于提高產品的組織性能,減少摩擦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采用潤滑。由于鍛造的方式不同及工作溫度的差異,所用潤滑劑也不同。玻璃潤滑劑多用于高溫合金及鈦合金鍛造。對鋼的熱鍛,水基石墨是應用很廣泛的潤滑劑,對于冷鍛,由于壓強很高,鍛前往往還需要進行磷酸鹽或草酸鹽處理。
我們只做好鍛件 大型鍛件www.o5r.net
文章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永鑫生鍛造廠提供!